人造板产业刮绿色风暴,未来将替代实木???

2021-11-02 10:31:37


  人造板作为基材是装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人造板原料来源广泛能使劣质原料变成幅面宽阔的优质板材,并使板材尺寸维持了较好的稳定性,特别宜于制作板式和组合家具等。因此,人造板替代实木已成大势所趋。




01 人造板产业亟待绿色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建筑装修业已形成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其中的木质饰材更是备受青睐。但目前林业资源有限,尤其是大径级优质材骤减的情况下,满足大众消费心理和消费要求只能采取变通的方式,即采用各种人造板作基材,然后对珍贵树种进行仿制,将其预制成片状薄木后贴于人造板表面,产生良好的装饰效果。这时,人造板作为基材成了装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人造板生产过程必须使用胶粘剂。目前广泛使用的脲醛树脂,由于它的基本原料是尿素与甲醛,来源丰富,成本低廉,且胶合性能良好,故至今尚无任何胶种可以彻底取代它,但用脲醛树脂生产的人造板在使用过程中会放出有害气体——甲醛,这成了人造板的致命弱点。

     目前脲醛树脂在合成过程中,由于国内工艺限制,不可能完全做到没有甲醛气体的释放。如果一些厂家合成工艺落后,释放量会更大。改用没有污染的优质胶粘剂,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使人造板成本提高,制造厂及市场都不易接受,而且制胶的合成原料也稀少。

     “市场上相当数量的国产胶合板质量低劣,已经到了让人不能容忍的地步。国产胶合板中约二分之一属于私人小厂生产出来的,不少生产厂家为获取高额利润,使用一些劣质木材作芯板,胶合效果也差,但却冒充名牌,低价格抢占市场。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石峰表示。

      由此看来,中国在大力发展人造板工业的过程中,必须把调整产品结构和提高产品质量放在首位,轻型化、无胶绿色化产品、附加高的新产品成方向。


  

02 人造板替代实木大势所趋

    由于人造板原料来源广泛,并能使劣质原料变成幅面宽阔的优质板材,能达到天然木材达不到的宽度,且不存在木材的各种天然缺陷,如树节、虫眼、开裂、腐朽等,还改变了天然木材纤维排列的方向性,故不易干缩或湿胀变形,使板材尺寸维持了较好的稳定性,特别宜于制作板式和组合家具等。所以,人造板替代实木已成大势所趋。

      最近有消息称,国家标准委即将对国标GB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做出修订,剔除原标准中的E2标准。将这一等级剔除,实际上是对板材的甲醛释放量要求更加严格。

      这一新标准的推出,将必然使板材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家标准委制定更为严苛的环保标准,也侧面反映出政府整治板材市场、加强环保的决心。以更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环保、绿色的板材产品,是各大板材企业的制胜之路。


03 木制品质量监督受关注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形势下,特别是人造板行业受综合因素的影响,正在面临新的生存危机。

      一方面,受原辅材料、运输、能源价格波动,物流、劳动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人造板企业效益普遍下滑,招工、融资困难增加。同时,我国人造板企业大而不强,存在企业技术储备不够,产品品牌效应不强,研发投入不足等瓶颈。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林产工业协会秘书长石峰提出以下建议: 

一、可以向社会传递包括人造板、地板在内的中国木制品产业是讲诚信、讲社会责任的产业,业内的主流企业是负责任的企业,其产品是安全放心的。

二、完善以信用公示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新机制,强化随机抽查,加大人造板市场抽检力度,避免送检产品与销售产品不一致,促进市场公平有序竞争。 

三、建立人造板产品全流程溯源制度,加强产品追溯、召回管理体系建设。扶持名优企业,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走品牌化、规模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加强消费教育与引导,倡导消费者理性选择、科学消费、绿色宜居,同时,与下游产品监管部门联动监督,推动板材市场优胜劣汰。

五、建议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加强木质林产品质量管理,开展信得过企业认定和采信等工作,全面推进中国林产工业的质量信用体系和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建设。




(免责声明:文章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