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造板产品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1-12-06 15:40:24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人造板工业迅猛发展,2018年人造板产量达到29 909万m³,持续保持世界人造板最大生产国地位。近年来,我国人造板年产量相对平稳,整个行业处于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过程中。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整体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是,整个行业还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同质化严重、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


1 人造板产业现状

1.1 各类人造板产品产量

2018年,我国人造板总产量29 909万m³,比2017年小幅回升,增长1.43%。其中,胶合板产量为17 898万m³,同比增长4.09%;纤维板产量为6 168万m³,同比减少2.05%;刨花板产量为2 732万m³,同比减少1.66%;其他类人造板产量为3 110万m³(其中,细木工板1636万m³),同比减少3.30%。2018年各类人造板产量占比分别为胶合板占比 60 %,纤维板占比 21 %,刨花板占比 9 %,其他(含细木工板)占比 10 %。


1.2产品档次及占比

目前,我国人造板行业呈现高中低档产品并存的状态,各档次人造板的市场份额比重表现为中高端产品占比不高,近年占比有所改善,还有很大上升空间。其中,胶合板较为突出,中低端产品约占90%,细木工板次之,中低端产品约占85%。刨花板和纤维板中高端产品占比虽提升较快,但低端产品占比仍较大,纤维板低端产品约占30%,刨花板低端产品约占40%。

 

1.3 产品标准

目前,我国人造板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体,以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补充配套的标准体系,并在相关领域形成了一批重要标准,为人造板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表2为我国目前现行的主要人造板产品标准。


2 我国主要人造板产品现行标准

 


   从表2可知,目前我国主要的人造板产品均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另外,我国现行标准中还有GB 18580—2017《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T17657—2013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GB/T 35601—2017《绿色产品评价人造板和木质地板》、GB/T 18259—2018《人造板及其表面装饰术语》等数十项关于性能、测试方法、术语等方法标准和基础标准。

在响应国家鼓励和大力支持团体或企业自主制定高质量、高要求的团体或企业标准政策下,近期中国林产工业协会颁布实施了3项人造板产品相关的团体标准,分别是T/CNFPIA 1001—2019《人造板甲醛释放限量》、T/CNFPIA 3002—2018《无醛人造板及其制品》和T/CNFPIA3005—2019《桉木旋切单板》。此外,行业内大型企业还纷纷结合自身产品特点,制定了各自的企业标准。


1.4 产品质量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省市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人造板产品质量监督数据,以及有关质检机构的日常检测情况和人造板企业质量控制情况等,分析人造板产品质量综合合格率,胶合板质量综合合格率在86%左右,细木工板约为87%,纤维板约为92%,刨花板约为88%。胶合板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甲醛释放量、含水率、胶合强度、外观质量和芯板叠离;细木工板主要不合格项目为浸渍剥离性能、含水率、板芯质量、芯板叠离和加工精度;刨花板主要不合格项目为甲醛释放量、外观质量、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内结合强度;纤维板主要不合格项目为吸水厚度膨胀率、甲醛释放量和外观质量。

应用于建筑领域的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产品质量则令人堪忧,合格率在40%左右,建议有关部门应加以重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产品的主要不合格项目为胶合强度和静曲强度,分析原因主要是使用的胶黏剂性能不能满足标准要求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等。


2 存在问题

2.1 产品结构不合理

首先,我国人造板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胶合板占比较高,而刨花板所占比例偏少,约占总量的9%。纵观全球人造板格局,刨花板、纤维板和OSB在北美和欧洲占主导地位,且近年全球OSB和刨花板的产量增长最快,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分别增长了25%和13%。

其次,我国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产品利润低,不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以及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2.2 产品规格相对单一,与市场新需求不匹配

大部分人造板企业生产的产品规格相对单一,并未开启“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创造价值”转变,存在难以满足客户日益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问题。此外,由于产品规格单一引发的产品出材率偏低的现象也逐步凸显。


2.3 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

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同质化严重,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低,附加值低,产品利润低。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为了提高销量并占有市场份额,不惜降低价格,薄利多销。


2.4 产品标准与质量有待提高

一方面,部分企业质量意识淡薄,不了解标准,未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生产,未按照标准化作业对原材料进行把关等,导致我国人造板产品整体质量不高。另一方面,高水平标准支撑不够,整个行业内开展企业标准制订工作力度不够,大多数企业对于产品的要求仅限达到基础标准要求即可,市场上优质产品较少,这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匹配,也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因此,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3产品发展建议

3.1 继续优化产品结构

随着我国人造板行业结构调整,人造板产品结构将进一步得到优化。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刨花板产量整体增长明显,但占比仍然较低,伴随着国外先进生产线的引入和国内工艺水平的提升,我国刨花板质量不断提升,也被市场重新接受,许多家具生产企业又重新选用刨花板为原料。另一方面,随着木结构建筑发展增速的提高,必将拉动OSB发展,刨花板产量占比将有所提高。

建议人造板产品定位要向中高端发展,争取80%以上为中高端产品。目前,高质量胶合板、刨花板(特别是OSB)市场份额仍有提升空间。


3.2 调整产品规格满足市场新需求

调整规格需根据终端消费需求、产业业态变化以及提高出材率等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根据终端客户下料来调整产品幅面尺寸,定制幅面尺寸来提高出材率,降低资源浪费。这就需要企业根据木门、橱柜、衣柜、墙板、地板等终端产品要求不同,以最大出材率设计人造板幅面尺寸进行生产。其次,建议根据使用场所或功能性需要,研发适宜厚度尺寸的产品,如开发生产门扇用厚型刨花板和OSB,研发定制家具背板和抽屉板、墙板、木门覆面用板等使用的纤维板、胶合板等。


3.3 重视技术创新,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技术创新一直都是产品发展中重要的驱动之一。

首先,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性能,特别是产品的微观性能。

其次,重视研发,开发出隔音/吸声人造板、抗静电和电磁屏蔽人造板、释香型人造板、阻燃人造板、防霉人造板、防潮型人造板、抗菌人造板、电热型人造板等功能型人造板,以适应消费者日益丰富的家装需求。

第三,关注市场需求和动态,重视技术创新,开发适应市场的人造板产品。加大镂铣用纤维板市场份额,开发可用于镂铣的增厚细表面刨花板;关注模压用纤维板,特别是聚氨酯胶(PMDI)生产的模压用地板基材用纤维板;关注单板与无机材料的复合应用,刨花或纤维与无机材料的复合板材;开发生产高质量胶合板、厚单板胶合板、三层结构复合集成材、竹木复合胶合板;开发轻质人造板并加大其用量节省原料,降低运输成本。

最后,适当延伸产业链,关注人造板饰面加工,将人造板进行饰面后销售,这也是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建议学习和借鉴全球最新人造板饰面加工技术,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同时,还应积极推动人造板新产品创新和宣传推广工作。


3.4重视标准化,建立健全企业自身标准体系

从国家层面而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人造板标准化体系,提高我国人造板标准水平。从企业层面而言,建议企业应高度重视产品标准工作,关注标准动态,重视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对已有国标或行标的产品,鼓励企业制订严于国标或行标的企业产品标准,推动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对开发的新产品且尚未制定国标或行标,企业要及时制订企业产品标准,并积极推动制定团体、国家或行业标准;企业应根据产品不同用途细化企业产品标准,科学地应用人造板产品,正确引导消费;鼓励企业制订的企业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或发达国家标准接轨。


3.5 关注产品质量总体水平,不忽略产品微观质量

在人造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要全方位的关注产品质量,除了要严格控制消费者普遍关注的人造板产品环保质量(甲醛、TVOC释放量)及气味问题,还需要重点关注人造板表面质量对饰面加工的影响。人造板饰面质量的提升将是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的关键。

进一步提高刨花板和纤维板的质量。首先,要重视产品自身微观质量,提高刨花板的刨花质量、纤维板的纤维质量。减少锯切过程中刨花板板边刨花脱落,优化刨花板的剖面密度,提高刨花板的封边质量。同时,建议对刨花板、纤维板降低其吸水厚度膨胀率,提高其尺寸稳定性、抗蠕变性能、内结合强度,特别是OSB的内结合强度。建议提高胶合板胶合强度的均匀性,严格控制胶合板用单板厚度偏差;进一步提高胶合板用单板质量,提高胶合板单板含水率均匀性,实现胶合板用单板的完全整张化;建议采用优质木材厚单板作为表板生产高端胶合板。对细木工板而言,建议采用优质木材厚单板作为表板,采用集成材作为板芯,同时开发板芯用新树种木材。

 


原文引自 《中国人造板》)


  (免责声明:文章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